懒猫微服 是一个不错的 nas 系统,CEO 是 Deepin Linux 的作者大佬,机器做工扎实,系统设计创新,值得购买。
不过
对于身处海外的我来说,还是不够贴近日常使用场景。尤其是他们主打的内网穿透和服务器中转,以及与梯子配合等等,我都用不到,这么一来,懒猫系统的价值到我这边就已经打了对折。再加上 GFW 防火墙双向干扰,导致镜像服务器时好时坏。而且由于懒猫的系统是高度定制化的,虽然很创新很方便,但权限限制太多,方方面面都很难再精细的定制化,这就让我这个习惯了“原生”的用户很难适应。
所以最后我还是决定把它刷成一个正经的 NAS 系统,符合我日常使用习惯。
更换硬盘
懒猫微服 的系统是不公开的,所以你不能在重装系统后给它随时装回来,所以如果必要的话,再买一个 NVME 硬盘会比较实在,这样你就可以随时切换系统盘(还可以装 TrueNAS,同样有各种各样的 docker app,还更新及时)。当然,如果你在国内,则大概没这方面的担忧,只需要花个一两天时间寄过去反厂一下就好啦。
拆开硬件比较简单,外壳底部 4 颗 六角螺丝去掉,就可以开盖了……然后是 8 颗十字螺丝,去掉后就可以从背板方向抽出主板。
我会推荐用电动螺丝刀,因为他们的螺丝都很长,中途得休息,手腕累。另外不论电动还是手动,要准备一个大扭力(长脖子)螺丝刀,不然短头可能后边不是很好拆主板。
这时候你会看到两层主板和你的硬盘,小心地把你的硬盘排线拔下来,直到这一步,你都可以找官方客服获取硬盘更换视频教程,问题不大的(注意,硬盘不需要取下来,留在原位即可)。
重点是接下来,有 4 颗十字螺丝用来将主板固定在金属框架上,去掉后翻转主板将硬盘置于下方,小心晃动主板让其松动,但不要取出。
两个主板是通过一个插口连接的,松动主板后可尝试移动上层主板将它们两个分离。
注意:主板之间以及背板内测都有焊接粘贴的飞线,不可大力,也不可拆卸,只能像翻书一样将上层主板翻开。
但这样就足够了,现在你就可以拆卸并更换 NVME 硬盘了。
更换后逆向重复,先将上层主板盖回去,插到下层主板上,然后晃动主板推回原位。
接着用4颗十字螺丝将主板重新固定在金属架上;并连接硬盘排线。
最后将主板插回外壳,安装固定支架和底座盖板。
……
这样,懒猫微服 就是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了。(没错,是笔记本架构,不然怎么低功耗)
另外很抱歉我太懒了所以没有图……
BIOS 配置
这里没什么特殊的,插电开机按 del 可进 BIOS,风扇我根据客服指导,改成了智能模式 (Smart IV),因为懒猫系统本身是有管理风扇的驱动的,我们装了别的系统就没有了,要在 BIOS 这里直接设定规则。
首先你有 4 个温度档位可以设置,单位是摄氏度(好像是 30 – 75)。然后对应 4 个值是当温度到达这个档位时风扇的转速。
注意,这里转速的单位不是 rpm,而是一个整数范围,0-255, 0 表示不转 255 表示最大转速,你要根据需求自己去写。我看初始设置是 12.5%,那对应整数值就应该是32.
准备 OMV
首先下载 omv 的 iso 镜像,再找一个足够大的 u 盘(外加转接头,如果你和我一样用 mac)
插上 u 盘,备份数据后将 u 盘抹掉,然后从磁盘管理器中卸载但不要弹出。
在终端执行 diskutil list ,你应该能找到一个类似这样的:
1 2 3 |
/dev/disk28 (external, physical): #: TYPE NAME SIZE IDENTIFIER 0: CDROM *31.1 GB disk28 |
注意,它会被标记“external” 和 “physical” 分别表示外部设备(不是mac内置存储)以及物理设备(不是虚拟或者容器存储)再比较一下容量大小,基本确定它就是你的 u 盘。(通常,你应该也能在这看到你u盘的品牌或者芯片名称)
这时找到你下载好的 iso 镜像,使用 dd 命令将镜像写到 U盘里:
sudo dd if=openmediavault_7.4.17-amd64.iso of=/dev/rdisk28 bs=4096 status=progress
这里你可能注意到了,我用的设备路径是 /dev/rdisk28 而不是 /dev/disk28 这里 r 表示 raw ,会让 dd 直接写入硬件设备,要比普通模式快很多。
引导安装
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,直接插上键盘鼠标和显示器,开机按 del 进 bios,找到启动选项这个页面,找到你的u盘启动项,选择引导即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安装 OMV 有几个坑需要跳过:
IPv6 DHCP
如果你的网络有 IPv6 DHCP,或者干脆就没有支持 IPv6,那这一步就可以跳过了。如果你恰好和我一样有 IPv6 但并不是以 DHCP 模式运行的,则 OMV 的安装过程会在“等待 dhcp”这一步卡住。所以在配置网络那一步,你可以先拔掉网线,这样就检测不到网络,就要求你手动写ip地址了。填写后过了这一步再插网线即可。
配置 APT 更新源
由于我上一步拔掉网线导致这里卡住,没有网络就没办法检测更新源,就会一直循环让你选择合适的镜像源。如果你这一步网线插回去了应该就没问题,如果你和我一样根本就是离线安装,不方便插网线。则可以在镜像源检测失败的时候点“返回”, 不要点“继续”。这个返回实际上会返回到安装步骤总目录,而不是上一步,这样你就可以跳过这里继续安装了。
添加 omv extra , 支持 Docker 和 KVM
首先搜索安装 kvm 插件,这样就可以管理虚拟机了。
ssh 进入 omv,使用命令 wget -O - https://github.com/OpenMediaVault-Plugin-Developers/packages/raw/master/install | bash 添加 extras,命令执行后就可以返回 web 页面,你就能在插件按钮下边找到 extras,进去就可以启用 docker repo。
启用后即可在插件中搜索 compose ,安装后即可随意运行 docker compose
抱歉行文仓促,以上内容都是我凭记忆写的,单纯做个记录以备日后查看。关于懒猫 BIOS 的其他设置,我建议询问官方客服,他们还是十分友好的。 :)
本文由 落格博客 原创撰写:落格博客 » 如何给 懒猫微服 刷 OpenMediaVault
转载请保留出处和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logcg.com/archives/3907.html